- 资源检索
- CSTR标识解析
- 全部类型
- 数据集
- 数据工具
- 标准
- 论文
- 著作
报告内容简介:
农粮系统推动了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多项活动,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粮食生产扩张以及肉类饮食比例的增加,食品消费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会进一步增长,挤压全球碳预算。因此,实现从生产到消费食品全供应环节的核算与减排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至关重要。以往研究大多从生产视角探讨食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消费端视角可以通过捕捉食品贸易相关的排放泄露,以促进实现消费视角的责任分配及减排。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过程和产品尺度的高精度数据以及食品生产供应过程的复杂性,如何准确评估食品消费排放受到一定限制。
我们对 2000-2019年全球 181 个国家 153 类食品消费导致的供应链排放进行核算,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深入解析最终消费者对不同过程和产品排放的贡献。研究范围涵盖包括土地利用及变化、农业生产及其他农场外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完整食品供应链。基于世界银行精细化居民消费数据,我们进一步对全球139个国家(覆盖全球95%人口)的膳食排放的不平等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模拟了全球饮食转变的排放变化,操讨了改变消费选择对缓解食品系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2019年全球食品供应链排放达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9%,其中牛奶和乳制品消费是最为突出的食品消费排放来源。以牛肉和油料作物为主导的国际食品贸易隐含排放格局在研究阶段内发生了转变,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食品进口激增带动了贸易隐含排放量的显著增加。人口增长和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的提升是带动食品消费排放增长的首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排放强度的下降则有效削弱了供应链排放。国家内部,高支出群体由于较高的红肉及乳制品摄入量而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高收入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排放差异性更小。全球范围内行星健康饮食的广泛采用将促进主要蛋白质来源由红肉转向豆类和坚果,使当前全球膳食排放下降 17%。饮食转变将促进全球56.9% 的过度消费人口实现减排,抵消消费不足人口转向健康饮食所导致的排放增量。
报告人简介:
单钰理,伯明翰大学研究员,地理地球与环境学院可持续发展学科带头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毕业于东英吉利大学(英)、复旦大学,曾就职于格罗宁根大学(荷)。连续四年入选“科密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及“全球2%顶尖科学家”。单钰理博士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合作者,担任 Scientific Data、Applied Energy、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ion 等期刊编辑、国际产业生态学会可持续城市分会理事、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首届海外常务理事等职务。曾获国家优秀非公派留学奖、德国绿色精英奖、伯明翰大学创始人大奖等二十余项学术荣誉。单钰理副教授的研究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领域,侧重于碳排放核算、区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等,其研究成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大最理论与数据支择。在 CNS 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SCI/SSCI 论文百余篇,二十余篇入选 ESI 热点与高被引论文,被正面引用万余次,被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社、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在内的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其参与搭建的中国碳排放数据库 CEADS 自2016年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近7万人,年下载量 20万余次,被千余篇研究论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