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检索
- CSTR标识解析
- 全部类型
- 数据集
- 数据工具
- 标准
- 论文
- 著作
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诚邀投稿“工业脱碳风险”(“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 Risk”)专刊。专刊主题为 “迈向碳中和的工业脱碳风险: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联”(“Risks in 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Nexu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王兆华教授作为客座编辑组织了此专刊,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工业脱碳风险:
工业脱碳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等主要碳排放国家先后制定减排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工业脱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型节奏失调、结构失衡都可能引发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系统性风险(Zhang, Wang, and Lai, 2016; van der Meide et al., 2022; Busch, 2020; Trexler and Schendler, 2015)。这对工业领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其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亟需在理论和方法上深入研究资源-环境-经济等多系统间的复杂性,探讨多系统协同的工业低碳转型路径,降低工业脱碳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本专刊旨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研究合作,共同理解和减轻这些风险以推动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论文主题:
欢迎提交原创研究或综述论文,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工业低碳转型的资源存量和流量核算及其环境影响评估
工业低碳转型风险建模
降低低碳转型风险的循环经济策略
统筹资源-环境-经济关系的工业低碳转型路径优化
防范工业低碳转型风险的政策机制设计
所有投稿须基于产业生态概念或方法 (见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page/journal/15309290/homepage/productinformation.html),本专刊重点关注制造业和公用事业部门。
客座编辑团队:
王兆华,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管理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和杰青)等40余项,出版专著5部,其中1部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 余篇,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能源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王博,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长期从事数据驱动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智能决策研究。包括可持续消费行为分析、需求侧智慧用能服务策略优化、“人-车-桩-网”协同互动的多智能体群决策、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与系统综合评估建模等。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等10余项项目,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 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Cell子刊(iScience, One earth)、Omeg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提交政策提案与报告10余份,获国办、工信部、首都高端智库等采纳、批示、立案或应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管理科学学会学术类管理科学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李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低碳经济学,低碳与气候政策,环境经济学,环境与全球价值链
1. 环境与全球价值链:基于资本内生化投入产出模型的环境影响分析
2. 环境经济:气候变化与长期人力资本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企业碳排放模型
3. 低碳分析:碳定价机制的市场冲击分析
英文文征稿通知详见期刊官网: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page/journal/15309290/homepage/call-for-papers/si-2024-000533